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又叫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
目前天气条件恶劣,早晚温差过大,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之一。所以每遇气候恶劣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注意健康保健。
病因
过度疲劳、情绪激动、饱餐后、睡眠差或持续紧张工作、受寒、阴雨天气都容易诱发心肌梗死,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得不防。
过
劳
约占30%,过重的体力劳动、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负重登楼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造成心肌缺血,还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暴饮暴食
约占15%,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很多心肌梗死病例均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
便
秘
约占13%,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多见。因此老年人应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
吸烟饮酒
约占10%,吸烟和大量饮酒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激
动
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寒冷刺激
约占5%,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气温多变的冬春季节也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高的季节。因此,天气突然变化时,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
症状
注意:
心肌梗塞的前兆不一定是心痛!
心肌梗塞常以胸骨中或上1/3处难以忍受的压榨性疼痛或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最为常见,也有的胸骨下或心前区剧烈而持久的疼痛,伴有左侧肩部及左上肢放射性疼痛,持续约十几分钟甚至半小时疼痛不能缓解,伴有持续的胸闷、憋气、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心慌、气促和出冷汗等濒死感或窒息感,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上述症状不能缓解。而部分不典型患者还由于心肌下壁缺血表现为突发性上腹部剧烈疼痛或颈部紧缩感、牙齿疼痛为主要表现。
但是,统计发现,我国约1/6~1/3的病人通常没有胸痛表现,或疼痛的性质及部位并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
例如:有的病人疼痛位于上腹部,常被误认为胃溃疡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有的病人疼痛位于下颌或颈部,常被误认为骨关节病。统计发现,有以下症状都应引起注意:
胃肠道
胸痛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胀,有欲排大便的感觉。
全身
症状
有发热、心动过速,体温一般在38度左右,很少超过39度,持续约一周左右。
前驱
症状
心肌梗死发生前几天或1周内常常有乏力、胸闷、胸痛加重等胸部不适的前驱症状,表现为胸闷、胸痛持续的时间较长,疼痛的程度较前加重,休息后或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上述症状缓解的效果不如从前。
低血压
休克
疼痛时血压下降,疼痛缓解后收缩压仍低,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神志迟钝、甚至昏睡的休克表现。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主。
活动
表现
活动时、活动后出现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
有心绞痛病史
有心绞痛病史的病人疼痛较以往发作频繁,痛的程度明显加重,持续时间比过去长,含硝酸甘油效果不好,轻度活动即可诱发,或在休息状态下发作。
因此:年老病人突然发生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上腹胀痛或呕吐等表现而原因未明者,或原有高血压而血压突然降低且无原因可寻者,手术后发生休克但排除出血等原因者,都应想到心肌梗塞的可能。此外年老病人有较重而持续较久的胸闷或胸痛者,即使心电图无特征性改变,也应考虑本病的可能,都宜先按急性心肌梗塞处理以免误诊。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应及早发现,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医院,及早接受治疗。
不管是先兆症状还是心肌梗死症状的出现,都必须立即停止活动或重体力活动、就地安静休息、平息激动的情绪以减轻心肌耗氧量,家属不要慌乱搬动病人、背负或搀医院,而应让病人慢慢躺下休息,尽量减少其不必要的体位变动。严重者立即展开抢救,并迅速使用应急药物,一般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部分先兆病人可由于处置得当而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
若如病人出现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心跳加快等情况,可能出现休克,应取平卧位,去枕,头稍低,足部稍垫高,及时清除口腔内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