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跃伟副教授和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员领衔的研究团队,分析了我国湖北15万余例心梗死亡病例的数据发现,即使是短期空气污染暴露,心梗死亡风险也显著增加。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竟然在PM2.5、PM10水平分别为33.3μg/m3和57.3μg/m3时,心梗死亡风险就飙升到了最高水平,此后变稳定在最高水平。
无论如何我都没想到死亡高峰竟然出现在PM2.5是33.3μg/m3的水平上!看来我们可以放弃治疗了!
为啥呢?因为在咱们国家,适用于一般地区的二级标准将PM2.5和PM10的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设定为75和μg/m3。这个标准数据可是死亡峰值数据的2-3倍啊。
此外,还有一个潜在的杀手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那就是二氧化氮。因为二氧化氮的暴露水平与心梗死亡风险呈线性相关,即心梗死亡风险随二氧化氮暴露水平升高而增加。
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空气污染与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有关,而且这种相关性已经成为困扰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即使短期暴露于PM2.5颗粒物、PM10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也会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
由于占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人数30%以上的心梗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7],因此了解空气污染物暴露与心梗死亡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已经有许多研究考察了急性空气污染暴露与心脏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但这些研究都是集中在欧美,研究涉及的PM2.5浓度较低(平均水平35μg/m3)。尽管如此,这些研究还是发现短期内PM2.5每增加10μg/m3,就会导致心血管死亡率升高0.25%至1%[4]。
不过欧美的那些研究并不适用于当前国内的情况。因此,基于以上的研究,刘跃伟和他的同事提出来的假设是:暴露于高浓度空气污染物与心梗死亡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本研究涉及的6种污染物与心梗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
再来看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从数据上看,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水平每增加10μg/m3暴露量,分别与心梗死亡率的几率增加1.30%和1.46%显著相关。
这项研究表明,PM2.5、PM10和二氧化氮的短期暴露与心梗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至于本研究观察到现象背后的机制,研究人员也做了分析。例如,氧化应激、炎症、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异常调节、血管功能障碍、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等。
具体来说,以往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暴露于空气污染物(尤其是PM2.5)与循环促炎生物标志物升高、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活性增加、斑块形成有关,从而导致循环血小板相互结合、血管壁损伤、血栓形成,最终引发心梗。
还有一些动物实验表明,吸入PM与血小板和凝血酶的激活有关,可能会显著降低心肌总流量,增加冠状动脉血管的阻力。
最后分享一个数据,据WHO在年发布的数据,世界上92%以上的人生活在PM2.5超标的地区。
想成为8%的幸运的人,来希腊生活,空气清洁,蓝旗海水清澈见底,有个蓝旗沙滩,地中海营养均衡的绿色果蔬,健康饮食获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医疗条件完善,生活节奏慢,保证充足的睡眠,长寿之都,百岁老人有12万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