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是当今社会非创伤性致死的最大元凶。它虽是突发性急病,但之前却常常出现各种征兆,只是太多临床案例表明,某些一过性、不太明显的前兆表现被我们忽视了,比如胃肠道症状。
这不,48岁的张先生,4月3日凌晨1点左右时突然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大汗淋漓,伴胸闷,频繁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疼痛持续1小时后稍有缓解,患者以为是胃痛,扛一扛就好,便没有重视,继续休息,至凌晨5点多疼痛再次出现,且疼痛比之前加重,伴背痛,症状持续无缓解趋势,在家人的劝说下自医院。
急诊值班医师郭新主治医师接诊了患者。
“哪里最痛,指给我看”。郭医生询问道。并在大脑迅速展开疾病谱分析,要知道,腹痛的原因几十上百种,不同部位的疼痛、持续时间的长短、疼痛的性质等等都可能是成功诊断的关键,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男子指着自己肚脐,说这里最疼。
“有拉肚子吗”?郭医生边写病历边问患者。
“没有”。
“有没有腹胀”?
“没有”。
“昨天有没有放屁”?
“有,但没拉肚子”。
逐一排除了消化系统腹泻、便秘等引起的疼痛。接诊过程中虽然患者的心电图心梗特征不典型,但心肌酶较高,且反复测双侧血压差距极大(左侧/mmHg右侧90/64mmHg)。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程雪丽会诊评估后认为患者心梗可能性大,需立即排除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院时无家属陪同,立即电话联系家属,吿知家属患者病情危重,需家属医院。并请示科主任徐东副主任医师,立即指示:手术组医护按急诊准备并立即到位,立即完成胸部CT,必要时行主动脉增强CT排除夹层。开启绿色通道,立即CT检查,排除了主动脉夹层。完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术前准备。15医院,医生用最简洁的语言告知家属病情及急诊手术开通血管的意义及风险后,家属表示理解并迅速签署了手术相关知情同意书;
中午11点35分患者被送入导管室急诊行介入治疗。
术中提示患者心脏三支主血管及其分支均有不同程度狭窄,其中回旋支完全闭塞支,为此次犯病的罪犯血管,下一步便是开通闭塞血管使血管复流,术中导丝初次尝试未能通过回旋支闭塞段到达远端,尝试几次未果,情况十分危急,因为心肌梗死血管的开通就是在与时间赛跑,同死神博弈,更短时间开通血管就意味着更多的心肌细胞的存活。科主任徐东当机立断,果断借助具有更高强度的微导管辅助导丝通过了闭塞段并到达血管远端,血管被成功开通,后植入支架2枚,术后患者“上腹痛及背痛”症状立即缓解,术后生命体征平稳,转心内科CCU病房接受进一步治疗。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术中,患者梗死的闭塞血管被开通
胸骨后压榨样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表现,但心梗时出现上腹部疼痛也不罕见,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前期,胃肠道症状可以说非常常见。一些不明原因的、一过性的、明显或不太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如恶心不适、反酸烧心、食量减少、呕吐、上腹部疼痛、饱胀等,特别是在活动量增加时反复间断出现,常常预示急性心肌梗死即将发生。然而,这些前期症状不但容易被普通人误解,医生有时也会忽视。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至少60万例,死亡比例在三成以上。让人更为忧心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年龄明显提前,二三十岁的患者已不罕见,四五十岁的患者已非常常见。所谓“生死胃卜”,很多时候,重视了胃肠道症状,或许就可以决定生死。
急性心梗主要威胁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特别是本身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人。近年来,心肌梗塞发病的年龄在逐年下降,青年人发生心肌梗塞的病例时有发生,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形势不容乐观。因此,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基石,简单而言就是: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坚持食疗。
心电图、心肌酶甚至血压压力差等情况的综合评估,是让这类疾病原形毕露的有效手段,一旦发现有心梗迹象,即刻要进入胸痛抢救模式。作为医护人员,若能够及时发现预警,准确做出判断,在危险来临前,提前做出反应,挽救的不只是一个生命,而是一个家庭!
我们再次科普,心绞痛、心肌梗死不仅仅是心脏部位疼痛,不仅仅是胸痛,还有其他很多表现,我们要了解一点心血管常识,关键时刻,真的能救命!
胸痛及时拨打
心血管内科
往期回顾
1、医院服务再升级——真正的无假日门诊,天一样的就诊体验!
2、走在时代前沿医院打造急诊急救3.0模式
3、争分夺秒、火力全开,医院硬核检验团队勇挑重担,跑出核酸检测“加速度”!
4、医院:在抗疫一线,他们递交了19份入*申请书!
5、再破高龄纪录!九旬老人突发心梗在医院成功获救
6、“互联网医疗”真方便!医院的“线上问诊”您一定要了解!
7、春风捷报勇士凯旋——医院支援西安、宝鸡抗疫医护人员今日凯旋!
8、同心战“疫”踏春而归——我院支援略阳医护人员平安归来
来源:心内科一病区
编辑:王思睿
责任编辑:田芳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