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心肌梗死是由于供应心脏的血管某个分支发生堵塞,导致该病变血管所支配的区域心肌缺血坏死。由于心肌细胞是不可再生的,坏死的这一部分心肌逐渐被瘢痕组织所替代,没有了收缩能力,这样每次心脏收缩的时候,效率就会明显下降。
心梗以后是否会发生心衰,以及心衰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梗死部位的血管所支配范围的大小。如果梗塞的是冠状动脉主干,那么大部分的心肌同时丧失了功能,不仅会发生心衰,而且在短时间内极容易发生猝死。如果梗塞的部位在血管某个分支末梢,影响范围很小,则可能仅仅有胸痛的症状,对心功能影响不明显。
我们常用“射血分数”这个指标来评价心功能的状况。射血分数是指心室每次收缩射出的血液量占心室舒张期扩张到最大的时候,其储存血容量的比值。正常人这个比值一般在50%-70%之间。
可以想象,一个膨胀的气球,如果其中的一部分被替换成没有弹性的补丁,那么气球收缩的时候出气速度就会减缓,而且放气结束的时候残气量也会变多,每次气都放不干净。如果要达到和正常情况下一样的输出量,那么就需要充放气的次数变多,负担变得更重了,表现在心脏上就是心率加快。如果心输出量还满足不了人体的需求,就表现出喘息、乏力等心衰的症状。
二
心脏内还有二尖瓣、三尖瓣等瓣膜组织,它们的作用相当于单向阀。二尖瓣、三尖瓣由心脏内乳头肌控制。如果心梗的部位累及乳头肌,引起乳头肌收缩功能障碍,可导致瓣膜脱垂,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乳头肌断裂,这样心室收缩时,血液会向心房返流,更是会严重影响射血效率。
三
坏死的局部心肌变得薄弱以后,在压力的反复作用下,可能逐渐向外膨出,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导致心脏收缩时残存血液进一步增多,更是可加重心衰程度。而且室壁瘤内还有形成血栓的风险,室壁瘤本身也可能随时破裂,危及到生命。
心梗后为什么会出现心衰?简单粗暴一点说,一台8缸发动机有一个缸坏掉不工作了,当然输出功率会下降了。
所以,要预防心血管病。
一旦得了冠心病,就要努力控制病情保持稳定;如果发展到不稳定心绞痛阶段,一定要及时治疗,尽量在心肌梗死发生前开通血管,避免梗死。梗死和没有梗死,对于心肌细胞来说,就是一道分水岭。实在得了心梗,也得规范治疗,防止再梗。反复梗死,心肌坏死面积越来越大,心功能肯定越来越差。
所以,在心肌梗死后,没有禁忌证的都应该使用β受体阻滞剂,以抑制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和神经内分泌激素对心脏的*性作用,保护心功能;要服用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普利”类药物)或者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沙坦”类药物),防止心肌重塑,保护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