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想要胃好好的,一定要时时刻刻警惕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
因为胃作为人体中最重要的消化器官,很容易生病,特别是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坏习惯,最容易给胃造成严重的负担。
下面我们一起简单了解一下现今胃病“泛滥”的情况,主要和哪些坏习惯有关。
经常患上胃病,无非是四个习惯害的:
一、吃饭太“生”
建议我们常吃的蔬菜、肉类等食物一定要煮熟了以后再吃。
不仅仅是因为煮熟以后口感会变好,而且还因为煮熟来吃还可以杀菌、软化食物、帮助消化喝吸收,这对日常胃部的养护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鱼类食物,肉质中含有寄生虫或者细菌,不经过高温吃进胃里,对胃的伤害可不是一星半点。
二、饮食过“多”
吃得太多,会导致胃酸、胰液、胆汁等消化液分泌增加,超出分泌能力,可能会导致胆管胰管等相对狭窄、梗阻,造成消化功能紊乱。
胃部始终处于饱和状态,容易导致胃黏膜没有修复的机会。
一旦胃黏膜不足,那么胃酸就会入侵,引起各种胃病。
三、晚饭过“晚”
不按时吃饭,胃酸不能被食物中和,就会刺激胃黏膜,引起消化性溃疡。
晚餐吃太晚,胃肠道没时间消化,会使消化功能出现异常。
同时因为胃肠得不到休息,胃黏膜便不能得到及时修复,久而久之可能增加胃癌风险。
四、有病就“忍”
俗话说“十胃九病”,这也表明了胃病的普遍性。
这样一来就导致大多数人有了“胃病就是吃点药就过去了”的心理,胃疼了忍忍就好了。
长期拖延会导致小病变成大病。吃药1-2周都不见好就要及时就医,就算不到两周,服药后没效果也要就医。
想要胃好,要牢记“四字诀”:
第一个字:吃
1、小米
小米易于消化,又不伤脾胃,本身就有和中健胃,补虚扶正的功效,又开胃又养胃,素有“代参汤”之称。
中医认为,小米可以健脾和胃、补益虚损、和中益肾、除热解*。
2、花生米
花生有一个突出的好处,那就是能起到养胃的作用。
因为花生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膳食纤维,是天然的低钠食物。
而且花生含油量较高,所含蛋白质也很丰富,并且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每天吃适量生花生,对养胃有一定好处。
第二个字:喝
1、喝温开水
35℃~40℃的温水,是胃肠道感觉最舒服的温度。
早起喝杯温开水,能帮肠胃道“减负”。
而且,温开水能帮助缓解便秘,降低脑血栓、心肌梗塞的发病率,还能帮助吸收早餐中的营养。
因此,早上起床后,一定记得喝1~2杯(~毫升)的温开水。
2、喝养胃茶
平时喝水时可以放些养胃茶,能帮助调理胃病。
养胃茶佛手陈皮茶:丁香、陈皮、桑叶、菊苣、佛手、茯苓。把以上六种材料制成佛手陈皮茶,每天取3~5克,泡水代茶饮即可。
佛手在瓜类蔬菜中营养全面丰富,常食对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有益。据测定分析,佛手富含维生素、氨基酸及矿物元素。它的糖类和脂肪含量较低,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较高,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是其特性,具有良好的保健价值,可预防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理气化痰,平肝和胃,主治肝胃气郁、咳喘、食欲不振、呕吐、胸隔胀满等。
《本草纲目》中对陈皮的作用进行了详细地记载:“橘皮能泻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其味苦辛温,入肺、脾二经。”中医认为,陈皮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常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等症。比如陈皮泡水能消除肠道积气的功效。陈皮对胃肠道平滑肌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消除肠道积气。
3、喝牛奶
牛奶的主要作用有补肺胃,生津液,润大肠的功效,对于阴虚胃痛,津亏便秘等都有着很好的作用。
牛奶还可以稀释胃酸,因此常被人们认为是非常适合养胃的食物。
牛奶可以中和胃酸,在胃表面形成保护膜,但一天不宜超过两杯。
第三个字:按
帮助调理脾胃的按摩方法,有许多种:
1、摩额法
病人仰卧,家属则用两手的拇指掌面放在病人的额头中间,从里向外反复微微按摩约2分钟。
然后两手掌根相对合力,分别放在病人的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一寸凹陷处太阳穴和额处,反复按摩约2分钟。
2、提拿法
病人仰卧,家属则用两手拇指和其余手指放在患者腹下,对应钳形用力,一拿一放,要求连贯柔和,劲力适量。
通常以拿提时患者变得酸胀、微痛,放松后变得舒服的强度为宜,反复提拿5-7次。
3、按穴法
病人仰卧,家属则用拇指或中指掌面用力,紧贴皮肤,按压病人的中脘、气海、天枢穴以及足三里穴。
每日按压约一分钟,慢慢用力,以略感酸胀、沉麻为宜。
第四个字:走
饭后百步走。虽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是也要看你是在饭后的哪个点去走。
通常来说,如果想要饭后运动,必须要在饭后至少半个小时以后,才能下楼运动。
如果刚吃完饭就立马去散步,甚至跑步,会使得肠胃来不及消化食物残渣,肠胃的消化功能会受到影响。
尤其是本身就有肠胃疾病的患者以及冠心病患者,吃完饭就立马运动,这样会造成病情加重,甚至出现头晕乏力、四肢麻木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