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晓津杨进刚杨跃进李卫许海燕吴元严若华金辰
代表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研究项目组
文章来源:中华医学杂志,,96(40)
摘要1目的
描述中国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分布状况。
2方法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CAMI)研究在年1月1日至年9月30日期间,共连续入选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医院就诊时间在7d之内、并填报了完整的危险因素信息的AMI患者例。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缺乏运动、喜肥腻饮食。将例患者分为45岁(例)、45~54岁(例)、55~64岁(例)、65~74岁(例)和≥75岁(例)5个组进行比较。
3结果
例入选患者平均年龄(62.2±13.8)岁,男性例(74.5%),例(74.6%)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24.7%的患者合并3个及以上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总体而言,随着年龄增加,女性、高血压、糖尿病比例逐渐升高;年轻患者中,吸烟、肥胖/超重、高脂血症比例较高。在55岁的AMI患者中,男性约占90%。按照年龄分组,从45岁组到≥75岁组,男性(从92.3%到58.0%)、肥胖/超重(从63.9%到37.4%)、目前吸烟率(从68.7%到19.8%)、合并血脂异常(从9.1%到4.5%)、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从6.2%到1.2%)以及喜肥腻饮食(从86.1%到66.2%)患者的比例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在男性患者中上述因素的年龄趋势尤为明显。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比例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从34.3%到57.9%);合并糖尿病的比例则呈现先升后降的曲线趋势(45岁组最低,为11.1%;65~74岁组最高,为22.1%;≥75岁组则又有所下降,为19.3%)。
4结论
不同年龄组的AMI患者危险因素存在差异,年轻AMI患者合并不良生活方式相关危险因素的比例更高。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目前,中国心肌梗死患者约有万[1]。吸烟、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病率也居高不下。中国超过半数AMI患者合并吸烟史、超重/肥胖和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约80%有着不良生活方式[2,3]。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AMI患者有低龄化趋势。因此,本研究拟对不同年龄组的AMI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从而为中国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工作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策略与依据。对象与方法
1研究人群全部数据均来自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CAMI)研究。CAMI研究是前瞻性注册登记研究,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共家医院参加,医院级别包括省级、地市级及县级,建立了中国急性心肌梗死网络数据平台。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连续登记7d内就诊的所有AMI患者(即入选患者就诊时间距AMI发病时间7d)。诊断AMI按照全球统一定义[4],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年1月1日至年9月30日期间,连续入选例AMI患者,其中例(91.7%)填报了完整的危险因素信息。按照年龄,将AMI患者分为45岁(例)、45~54岁(例)、55~64岁(例)、65~74岁(例)和≥75岁(例)5个组进行比较分析。
2定义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根据患者病史诊断。考虑到有应激情况,不根据此次疾病发作时的血压、血脂和血糖情况诊断。吸烟史包括目前吸烟(指近1个月内仍在吸烟)和过去吸烟(戒烟时间1个月)。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指包括任何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中年龄55岁的男性亲属或65岁的女性亲属有心绞痛、心肌梗死、无明显原因的心源性猝死、曾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肥腻饮食定义为肉、蛋类摄入量g/d和(或)油脂摄入量50g/d(根据"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5]建议,中国居民肉、蛋类摄入总量为75~g/d,食用油摄入量25g/d,因此肥腻饮食定义为超出正常标准2倍以上)。经常运动定义为每次体育锻炼20min,每周3次,不能达到以上标准者定义为缺乏运动。
3统计学处理采用SAS9.4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连续变量使用Kolmogorov-Smirnov进行正态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变量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变量用百分率(%)表示,各组率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基本资料和不同性别危险因素的比较例AMI患者平均年龄(62.2±13.8)岁,男例(74.5%),例(74.6%)为STEMI。与女性比较,男性患者平均年龄更低[(60.2±13.7)比(68.2±12.3)岁,P0.)],平均体质指数(BMI)更高[(24.2±3.0)比(23.8±3.4)kg/m2,P0.),更多存在吸烟(68.8%比12.3%,P0.)、血脂异常(7.2%比5.8%,P=0.)、早发冠心病家族史(3.8%比2.3%,P0.),也更喜欢肥腻饮食(80.4%比65.0%,P0.);相对于男性患者,女性AMI患者则更多合并高血压(61.4%比46.5%,P0.)和糖尿病(24.8%比17.2%,P0.),也更缺乏运动(81.7%比77.8%,P0.)(表1)。
2不同年龄组AMI危险因素的比较随着年龄增加,男性、超重/肥胖、目前吸烟、合并血脂异常、喜肥腻饮食患者的比例以及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比例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均P0.);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合并糖尿病的比例则呈现先升后降的曲线趋势;缺乏运动的患者所占比例则基本为80%左右(表2)。
在不同年龄组的AMI患者中,男性和女性患者的危险因素分布也有很大差异。在相同年龄段,男性的吸烟和肥胖比例均高于女性;但女性各年龄段的高血压比例均高于男性,尤其是45岁年龄段;近80%的男性有吸烟史,73.7%正在吸烟,女性患者的吸烟率虽较低,但各年龄段的吸烟比例均超过了10%。在所有年龄段,女性患者的糖尿病比例均高于男性(表3,表4)。
3可干预的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在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中,有5种(吸烟、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是可以干预的。9.6%的患者(例)无任何可干预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而24.7%(例)的患者(19.3%的患者合并3种危险因素,4.8%的患者合并4种危险因素,0.6%的患者合并5种危险因素)合并3个及以上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表5)。
从45岁组到≥75岁组,合并3种及以上可干预危险因素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呈现先升后降的曲线趋势,比例分别为25.8%(例),29.3%(例),28.7%(例),21.5%(例),17.5%(例),可干预危险因素种类最多的组别为45~54岁组和55~64岁组(表5)。
4生活方式相关的危险因素吸烟、超重/肥胖、肥腻饮食和缺乏运动是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本研究中,前3种危险因素从低龄组到高龄组,均呈现从高到低的明显趋势(表2,表3,表4),这一趋势在男性AMI患者中尤为显著。
以吸烟(目前吸烟)为例,45岁组的男性AMI患者发病时仍在吸烟的比例高达73.2%,随着年龄增长,吸烟率不断下降,≥75岁组的AMI患者发病时仍在吸烟的比例降至29.1%。女性患者整体吸烟率低于男性患者,发病时仍在吸烟的比例为10%左右(图1)。
图1
不同性别、年龄AMI患者目前吸烟率比较
讨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国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吸烟、肥腻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成为普遍现象,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再加上社会竞争激烈、心理压力增大等因素,使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年轻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本研究的数据表明,年轻的AMI患者和年老的AMI患者在危险因素分布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特别是较年轻的男性患者,其不良生活方式相关的危险因素十分突出。
在性别差异方面,本研究显示,45岁组和45~54岁组男性患者的比例均为90%左右。然而随着年龄增长,男性比例逐渐下降,≥75岁的AMI患者中男性比例已经下降至58.0%。因此,年轻的AMI患者以男性为主,≥55岁后女性患者比例则迅速上升。来自美国国家心肌梗死注册研究的一项分析表明[6],50岁的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比例为74.6%,由此可见,我国年轻AMI患者中男性比例明显高于美国。
中国是烟草大国,根据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GATS)中国项目报告,目前15岁以上烟民有3.56亿(约占全国人口的1/4),被动吸烟者7.38亿,受到烟草*害的人群接近80%。王锦纹等[7]在北京社区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40~60岁的中年男性吸烟率最高,达70%。来自CAMI研究的数据表明,我国总体AMI患者的吸烟率为54%[2]。
55岁的AMI患者中,有约70%的患者有主动吸烟史(包括目前吸烟和曾经吸烟),其中超过60%的患者发病时仍在吸烟。随着年龄增长,吸烟率逐渐下降,75岁组的AMI患者目前吸烟率仅占1/5,同年轻患者形成了鲜明对比。由于在55岁的AMI患者中男性约占90%,因此年轻男性患者的吸烟问题十分突出。在发达国家,AMI患者的吸烟率仅有1/4~1/3[8,9,10,11],远低于我国。由此可见,吸烟对中国国民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主动吸烟主要集中在年轻男性群体。因此,全民控烟非常必要且任重道远。
超重/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据统计,我国近10年来人群超重、肥胖率进一步上升,年中国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0.6%和12.0%[1]。CAMI研究发现,有超过半数的AMI患者超重/肥胖;45岁的AMI患者BMI平均值超过了25kg/m2;随着年龄增长,BMI呈现下降趋势。由此可见,中青年患者是肥胖的主力*。
体力活动不足和不合理膳食也是不良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年中国慢病监测项目表明[1],成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率仅为11.9%。CAMI研究结果也显示,约80%的AMI患者缺乏运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结果显示[1],近年来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中,脂肪功能比呈明显上升趋势,膳食胆固醇摄入量明显增加。来自CAMI研究的结果也提示,55岁的AMI患者中,经常进食肥腻饮食的患者比例超过80%;随着年龄增长,饮食偏向清淡;但即使是在≥75岁的老年组,仍有2/3的患者喜欢肥腻饮食。由此可见,体力活动不足和饮食结构不良是中国国民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使得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病率大大增加,从而导致心血管事件随之增加。
从总的研究结果来看,吸烟、缺乏运动和肥腻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是中国国民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同时,与之密切相关的超重/肥胖问题也非常突出。毋庸置疑,不良生活方式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来自CAMI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年轻男性AMI患者的危险因素主要以不良生活方式为主。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在工作、生活等多重因素之下,逐渐接触了不良生活方式,过早的暴露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中,从而导致该群体过早地患上心血管疾病甚至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中青年群体是社会生产力的中坚力量,且AMI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因此,降低中青年群体AM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十分重要。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引导中青年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全面防控吸烟、缺乏运动、肥腻饮食、肥胖等危险因素,对于降低中青年群体的AMI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将产生巨大影响。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