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72岁的女性高血压患者,因恶心、剧烈腹痛、呼吸短促、身体不适持续5医院。心电图显示前外侧壁对应导联ST段抬高,医院拟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在心导管室,开通桡动脉入路时患者突然失去意识,脉搏消失。马上进行心肺复苏。超声检查发现大量心包积液,但无血块。行心包穿刺术,血液循环恢复。心室造影显示游离壁破裂(红色箭头)伴对角支闭塞(黑色箭头)。
患者接受了持续自输血,从心包导管(白色箭头)至外周静脉,并接受破裂游离壁修复治疗。对于左前降支远端狭窄,进行了隐静脉搭桥手术。急性左室游离壁破裂可能是心梗晚期并发症。病人术后痊愈,6个月后已能正常生活。她最近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是52%。
患者心脏造影
讨论
室间隔或游离壁破裂见于1%的急性心梗患者,却是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游离壁破裂的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且女性更多见;其特征是动脉血压突然下降甚至消失,窦性心律仍短暂存在,常伴有心脏压塞的征象。外科手术的成功率极低。游离壁破裂几乎都是致命的,研究显示,国内左心室游离壁破裂患者的院内病死率达97.7%。患者在心脏破裂前往往有提早下床活动、躁动、排便、剧烈咳嗽、呕吐等异常活动[41.9%(18/43)]。
室间隔破裂虽然少见,但比乳头肌断裂多8-10倍。室间隔破裂的特征是在心尖内侧沿胸骨左缘在第三或第四肋间处突然出现响亮的收缩期杂音和震颤,合并低血压,伴或不伴左心衰竭。用带球囊心导管比较右房、右室和肺动脉血的氧饱和度或氧分压(PO2)可证实诊断。RVPo2显著升高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一样具有诊断价值,提示存在室间隔水平的分流。
治疗措施为外科手术,但若有可能,手术应延迟至心梗后6周以上,因为此时梗死心肌可得到最大程度的愈合。如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持续存在,尽管手术死亡危险很高,也宜早期进行。
女性、高龄、就诊时间延迟、就诊时的高血压及就诊时血肌酐升高是急性心梗后左心室游离壁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尽早、成功的再灌注治疗以及入院后积极控制血压和异常活动可减少急性心梗后左心室游离壁破裂的发生。
文献索引:
1.LieOH,LundeK.LeftVentricularRupture.NEnglJMed.;:e4.
2.WarnicaJW.默沙东诊疗手册.
3.钱庚,王峙峰,刘宏斌,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室游离壁破裂43例的临床特点.中华心血管病杂志,,3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