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心内科心电生理和起搏团队在刘同宝教授和宋尚明教授的带领下,成功为一名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实施我院首例左束支起搏的CRT-D手术,填补了该院的空白,使生理性起搏技术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类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或终末期表现,尽管指南推荐金三角药物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但5年病死率仍然很高。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和埋藏式除颤器(ICD)可改善心衰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已成为目前慢性心衰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目前,主要有三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方式:传统CRT(冠状静脉途径)、希氏束起搏和左束支起搏。相较于其他两种方式,左束支起搏具有起搏稳定,起搏阈值低,更易操作,费用较低,适用范围更广,更符合生理性起搏的优点。
患者是一名67岁的老年男性,患有扩张型心肌病,因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导致左右心室不能同步射血,进而引起心力衰竭而住院,心脏射血分数只有32%,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刘同宝教授和宋尚明教授带领的心电生理和起搏团队术前开展了多次讨论,认为该患者扩张性心肌病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左束支区域起搏的三腔起搏器(CRT-D)能够改善患者心脏收缩的同步性,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案,并制定了缜密的手术方案。经过刘同宝教授和宋尚明教授团队2小时的密切配合,成功完成手术,纠正了患者的LBBB,目前患者情况良好。
左束支区域起搏作为生理性起搏的新技术,能最大限度在保证起搏安全性的基础上保持左室电同步,主要适用于起搏依赖伴/不伴心衰的患者,以减少远期因非生理性起搏导致的心衰发生率甚至改善已经出现的与心脏电传导异常相关的心衰(尤其左束支传导阻滞者)。随着器械的不断改进、临床研究证据的积累,其有可能成为最重要的生理性起搏技术之一,为广大需置入起搏器患者带来福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小蒙通讯员焉然)